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 本文内容

牛耳草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5-07-24 03:20:01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177)

牛耳草,中药名。为苦苣苔科植物猫耳朵Boeahygrometrica(Bunge)R.Br.的全草。具有散瘀止血,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聤耳,咳嗽痰多。

功效作用

功能

散瘀止血,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主治

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聤耳,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粉冲服,每次3g或浸酒饮。外用:适量,研粉撒或鲜品捣敷。

药理作用

祛痰、抗菌作用:牛耳草水煎液用小鼠酚红法有明显祛痰作用,但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镇咳作用不明显。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有高度抑制作用。对家兔体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能降低死亡率并延长存活时间,表明有治疗作用。

相关论述

1、《陕西中草药》:“止血,消炎,强筋壮骨。主治胃肠道出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中耳炎,劳伤,筋骨酸痛。”

2、《山西中草药》:“活血,解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中耳炎耳痛:鲜牛耳草适量,捣汁,滴耳。(《山西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苦苣苔科旋蒴苣苔属猫耳朵。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7-14cm。叶均基生,呈莲座状叶无柄叶片厚,近革质圆卵形、卵形或近圆形,长2-7cm,宽1.5-7.5cm,先端钝圆形,基部略狭成楔形,边缘具齿或波状,上面被贴伏的白色长柔毛,下面被白色或淡褐色绒毛,脉上尤密。花葶1-2,高7-14cm,密被短伏毛聚伞花序有2-10花花序梗长10-18cm,被短柔毛和腺状柔毛苞片2,卵形,长约11mm花萼钟状,5深裂,裂片三角形,近相等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钟状筒形,长1-1.5cm,外面疏被短毛,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裂片长圆形,下唇3裂,宽卵形或卵形雄蕊2,内藏,花丝扁平,花药连着,退化雄蕊3,极小子房卵状长圆形,被短柔毛,花柱伸出花冠,柱头头状。蒴果长圆形,长3-4cm,外面被短柔毛,螺旋状卷曲。种子卵圆形。花期6-7月,果期7-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1320m的山坡、山谷及山沟边、林下岩石上。

欢迎分享转载→ 牛耳草的功效与作用

用户评论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