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2 09:20:06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177)
毛轴牙蕨,中药名。为叉蕨科牙蕨属植物毛轴牙蕨PteridrysaustralisChing的全草。分布于广东、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痢疾,衄血,便血,淋浊。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痢疾,衄血,便血,淋浊。
内服:煎汤,9-15g。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清热止血的功效。用于痢疾、衄血、便血、小便淋浊等。”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叉蕨科牙蕨属植物毛轴牙蕨。
毛轴牙蕨,别名牙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刚毛牙蕨《鼎湖山植物手册》。植株高80-160cm。根茎斜升,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近生叶柄长30-80cm,深禾秆色,基部以上光滑叶片纸质,长圆形,长40-80cm,宽25-35cm,仅叶轴、羽轴和中脉略有灰色短刚毛,二回羽状半裂羽片披针形,长20-30cm,宽3-4cm,渐尖头,基部略变狭,半羽裂裂片长圆形,边缘具疏浅缺刻侧脉羽状分叉,通常裂片基部上侧一脉出自中脉基部,下侧一脉出自羽轴。孢子囊群小,圆形,背生于分叉侧脉的上侧小脉先端囊群盖小而圆形。
分布于广东、云南等地。
生于海拔300-400m的杂木林下沟边。
欢迎分享转载→ 毛轴牙蕨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