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功效作用 > 本文内容
发布时间:2025-08-07 11:20:02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116)
牛耳岩白菜,中药名。为苦苣苔科植物牛耳朵ChiritaeburneaHance[Didymocarpuseburneus(Hance)Levl.]的根茎及全草。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解毒消痈之功效。常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咯血,崩漏带下,痈肿疮毒,外伤出血。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咯血,崩漏带下,痈肿疮毒,外伤出血。
内服:煎汤,根茎3-9g全草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1、《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平,味微苦、甘。”
2、《广西本草选编》:“味淡,性凉。”
3、《湖南药物志》:“微酸,凉。”
4、《四川常用中草药》:“止咳,平喘,除湿。治肺痨内伤,咳喘,白带等症。”
1、治肺痨咯血:牛耳岩白菜、百合各15g,白及10g,水煎服。
2、治咳嗽:牛耳岩白菜、岩豇豆、果上叶、仙鹤草各15g,水煎服。
3、治崩漏:牛耳岩白菜、朱砂莲各15g,蒲黄10g,水煎服。(1-3方出自《中国天然药物彩色图集》)
四季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根茎圆柱形,弯曲,有茎基残余,靠近根茎头部处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根茎长1-7cm,直径0.8-2cm。表面黄褐色,较光滑,有不规则的纵皱。质脆,易断,折断面较致密,黑褐色。维管束呈白色点状,断续连接成圆环。全草皱缩,叶基生,展平后呈卵形,全缘,两面均有毛茸,有时可见花枝或果枝。气微。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长1-7cm,粗0.8-2cm。叶均基生叶片肉质,卵形、狭卵形或长圆形,长4-17cm,宽2-9.5cm,先端微尖或钝,基部渐狭或宽楔形,边缘全缘,两面均被贴伏的短柔毛。花葶2-7,高达30cm,密被短柔毛聚伞花序伞状,有2-10(-15)朵花苞片2,对生,宽卵形,长1.5-4cm,宽0.8-2.5cm,密被短柔毛花萼长约1cm,5裂近基部,裂片条状披针形,外面被腺毛及柔毛,内面有柔毛花冠紫色或淡紫色,有时白色,喉部黄色,长3-4.5cm,两面疏被短柔毛,与上唇2裂片相对,有2条纵毛,筒长2-3cm,上唇2浅裂,下唇3裂能育雄蕊2,花丝长约1cm,有腺状柔毛,中下部膝状弯曲,花药连着,有髯毛退化雄蕊2,狭条形,雄蕊长2-3cm花盘边缘有波状齿子房被短柔毛,柱头2裂。蒴果条形,长4-6cm,被短柔毛。花期4-7月,果期7-8月。
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地或林下石上。
欢迎分享转载→ 牛耳岩白菜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