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 本文内容

鳆鱼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5-05-15 20:00:01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207)

鳆鱼,中药名。为鲍科动物杂色鲍HaliotispersicolorReeve、皱纹盘鲍H.discushannaiIno、耳鲍H.asininaLinnaeus、羊鲍H.ovinaGmelin的肉。具有滋阴清热,益精明目,调经润肠之功效。用于劳热骨蒸,咳嗽,青盲内障,月经不调,带下,肾虚小便频数,大便燥结。

功效作用

功能

滋阴清热,益精明目,调经润肠。

主治

用于劳热骨蒸,咳嗽,青盲内障,月经不调,带下,肾虚小便频数,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煎汤,适量。

相关论述

《别录》:“鲍鱼味辛臭。勿令中咸。”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肺结核,淋巴结结核,潮热盗汗:鲍鱼肉适量,煮菜,每日食之。(《山东药用动物》)

2、治高血压:鲍鱼肉煮汤吃。(《南海海洋药用生物》)

3、治产后乳汁不下:鲍鱼肉(切细)半斤,麻子仁(别研)一两末,香豉(别研)半合,葱白(切碎)三茎。上先取鲍鱼肉,以水三升,入麻仁、豉、葱白等,煮作羹。任意食之。(《普济方》鲍鱼羹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捕得后,剖取其肉,鲜用或加工制成鲍鱼干。

植物学信息

生长环境

1、生活于暖海低潮线附近至10m左右深的岩礁或珊瑚礁质海底,以盐度较高、水清和藻类丛生的环境栖息较多,用宽大的腹足爬行或牢固地吸附于岩石上或潜伏于礁缝内。当摄食时,将齿舌先端伸出来,于岩石表面舐食硅、红、褐等藻类。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为我国南方优良养殖种类之一。2、喜生活于潮流通畅、透明度高、褐藻繁茂的水域,栖息于水深3-15m处,于低潮线附近或20m以下的深水区则数量较少。幼体主食硅藻,成体多以褐、红藻类为食,也食有孔虫和桡足类、多毛类等小动物。分布于辽宁、山东及江苏连云港等地。为我国鲍属中个体最大,产量最多的良种。现不仅适应于我国北方沿海养殖,且已南移到福建沿海人工养殖获得成功。3、生活于暖海低潮线以下的岩石、珊瑚礁及藻类丛生的海底。其足部肌肉特别肥厚,运动力强,足后部有一深的纵沟,常把足部翻转上来包埋整个贝壳。肉质细嫩、鲜美,为名贵的海产品之一,唯产量远不如杂色鲍多。分布于海南岛和西沙、东沙群岛及台湾海峡。4、生活于潮下带岩石、珊瑚礁及藻类较多的海底。分布与耳鲍相同,但产量不多。

欢迎分享转载→ 鳆鱼的功效与作用

用户评论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