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功效作用 > 本文内容
发布时间:2025-08-14 08:20:01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175)
马桂花,中药名。为紫金牛科植物多脉酸藤子EmbeliaoblongifoliaHemsl.的果实。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驱虫,止泻的功效。主治绦虫病,腹泻。
驱虫,止泻。
绦虫病,腹泻。
内服:煎汤,9-15g。
1.驱绦虫作用(对蛔、钩虫无效)。
2.泻下作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酸,平。”
《全国中草药汇编》:“驱蛔虫,绦虫。”
1.治肠炎:马桂花15g,刺苋菜60g,水煎服。《中国民间生草药原色图谱》
2.治菌痢:马桂花15g。白头翁30g。水煎服。《中国民间生草药原色图谱》
3.治绦虫病:马桂花、鹤虱各15g,槟榔20g。水煎服。《中国民间生草药原色图谱》
4.蛔虫病:马桂花、川楝子各15g,使君子20g,水煎空腹服。《中国民间生草药原色图谱》
夏、秋季采收,晒干。
马桂花药材性状~浆果球形,直径4-8mm。表面棕红色或灰紫色,平滑,有的略呈网状纹,一端有刺状突起(柱头),另端有柄,长1-4mm,或无柄,具宿萼5片。果皮质脆易碎。种子扁圆球形,质坚硬,种皮淡红色,皱缩,种仁黄白色,有不规则突起的小圆点。气微,味淡。
紫金牛科植物多脉酸藤子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生于海拔300-1900m的山坡疏林中或山谷密林下。
欢迎分享转载→ 马桂花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