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植物百科 > 本文内容

金星蕨

发布时间:2021-12-18 05:20:01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690)

别名:腺毛金星

科和属:蕨类门、鳞翅目、水龙足金星蕨

花期

金星蕨引种

金星蕨是金星蕨类植物科的一种分布于韩国、日本印度支那半岛,位于中国扬子江南部。根茎细长横截,植株被浓密的灰色和白色针状毛所覆盖,叶为双羽状且深裂,羽片披针形基部不缩短,下部除短针状毛外覆盖橙色球形腺体。靠近顶部的孢子囊群叶的侧脉被带有灰白色刚毛的圆形肾囊肿所覆盖。
金星科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鳞翅目大科之一。它是鳞毛蕨属的第一个广义成员。1936年,中国蕨类学家秦仁昌首次对鳞毛蕨进行研究,将金星蕨属从几个相似的属中分离出来,并于1940年建立了金星蕨科。但对科属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

金星蕨的形态特征

株高为35-50(-60)厘米根状茎长和横向,约2毫米厚,平滑,先端稍被披针形鳞片覆盖。叶近端,叶柄长15-20(-30)厘米,厚约1.5毫米,稻草色,多毛或短滑,叶片长18-30厘米,宽7-13厘米,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先端渐尖,羽状裂开,基部不变,狭窄的两羽状深裂,羽片约15对,平或斜,底部互生或近对生,无梗,彼此相距1.5-2.5厘米,长4-7厘米,宽1-1.5厘米,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对称,稍加宽,或一对基部稍缩至基部,截形,羽状裂片,若干羽状轴裂片15-20对或更多展开,彼此接近,长5-6毫米,宽约2毫米,长圆形披针形,圆钝或钝尖,全缘,基对,尤其是上部基对通常较长。叶脉明显,侧脉单一,斜向上,每叶5-7对,基部1对来自主脉基部以上

干燥后的叶子呈草本、草绿色或有时呈棕绿色。羽毛的下部密集地覆盖着橙黄色的球形腺体,光滑稀疏地覆盖着短毛。沿羽轴的上部纵槽密被针状毛覆盖,沿叶脉偶尔有几根短针状毛,叶轴或多或少被灰白色柔毛覆盖。孢子囊群小,圆形,每叶4-5对,背侧至侧脉近顶端,靠近叶缘,蒴果群盖中大型,圆形肾形,棕色,厚膜质,背面稀疏覆盖灰白色刚毛,宿存。孢子双面,圆肾形,周壁折叠,细网状纹明显规则。染色体2n=144。

金星蕨

的生态习性生于海拔50-1500米的疏林下。

金星蕨


分布区域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省区,分布范围达河南(伏牛山、大别山、桐柏山以南)、安徽北部、东部台湾、南部海南、,西部的四川和云南

也分布在韩国南部(济州岛)、日本、越南、印度北部和锡金。

金星蕨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来源]:金星蕨科植物金星蕨的叶子

[功效]:抗炎止血

[适应症]:用于烧伤、烫伤、吐血和痢疾

[性味经络]:苦、寒、入肝经络

[用法用量]:口服:煎剂,9-15g

[别名]:腺金星蕨(中国主要植物图集,蕨类门)、密腺金星蕨(台湾植物区系)、水蕨(四川、贵州)、白毛蛇、毛蛇、蓖麻(四川威远)[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省区和台湾。

[拉丁名]:腺状副翅目(昆泽)青

[考证]:最初发表于《植物分类学杂志》

金星蕨的文化背景

金星蕨科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鳞翅目大科之一,是鳞毛蕨属中第一个广义的成员。1936年,中国蕨类学家秦仁昌在研究鳞毛蕨属的过程中,首次将金星蕨从几个类似属中区分出来,并于1940年建立了金星蕨科。

欢迎分享转载→ 金星蕨

上一篇:紫菜

下一篇:铁芒萁

用户评论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