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植物百科 > 本文内容

山里红

发布时间:2022-01-06 06:00:02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637)

别名山楂红果

科和属: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科,山楂

花期春季

深红简介

深红是蔷薇科的一种落叶乔木,高6-8米。它是一果树和观赏植物。叶互生,宽卵形或三角形卵形,边缘羽状5-9浅裂,锯齿,叶脉短柔毛。伞形花序有10-12朵小花,白色或浅红色,5月开花。从8月到10月,梨果实几乎呈球形直径约2厘米,果皮呈深红色,有浅棕色斑点。

山梨红是中国著名的果树。它已经种植了3000多年了。因其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无需精细管理,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北方多于南方

深红色的形态特征

品种果实大,直径可达2.5厘米,深红色,叶大,分裂浅,植株生长茂盛

深红是蔷薇科的一种落叶小乔木,高6-8米。它不仅是一种果树,也是一种观赏植物。


深红色叶互生,宽卵形或三角形卵形,边缘呈羽状5-9裂,锯齿状,叶脉短柔毛。


山红是一种伞,有10-12朵小花,白色或浅红色。梨果实近球形,直径约2厘米,果皮呈深红色,有浅棕色斑点。
深红色的花期为5月,结果期为8月至10月。

深红的生态习性

深红具有抗寒性生命力强。殖民4-5年后开始结果实。它结出无数球形、梨形、果肉厚、果皮红的小果实,使山峦中挂满了红色、五彩缤纷的小果实,绿色丛生。它非常华丽。它也被称为“红果”。也被称为山楂。

大红

是河北山区重要的果树栽培技术。这种水果用于新鲜食用、加工或糖葫芦巴。通常,山楂被用作嫁接和繁殖的砧木。
落叶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通常多刺,很少无刺,冬芽卵形或近圆形。单叶互生,锯齿,深或浅浅裂,疏生不裂,具叶柄和托叶。伞房状或伞形花序,很少单生,萼筒钟状,萼片5,花瓣5。白色,极少数粉红色雄蕊5-25,心皮1-5,多数与花托合生,仅先端和腹侧分开,子房下部至半下部,每个室有2个胚珠其中一个胚珠通常不发育。梨果实具宿存萼片在先端。当心皮成熟时,它是有骨有核的。每个都有土壤种子。种子直立、扁平,子叶扁平、凸出。

深红的分布区

深红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和江苏。生于山坡、森林边缘或灌木丛。海拔100-1500米。
深红也分布在北朝鲜和苏联的西伯利亚。
深红色的模式标本采集于北京郊区。

治疗或药用价值


又名山楂,是蔷薇科的一种落叶小乔木,树皮深灰色,皮孔浅黄色,小枝紫褐色,单叶互生或簇生在短枝上,叶宽卵形,伞房花序,花白色,后期呈粉红色,果实球形,成熟后呈暗红色,表面有小光斑。花期5-6个月,结果期7-10个月。山红的果实酸甜可口。它能分泌唾液和解渴也可用作药物,引导脾、胃、肝经络。具有消食化瘀、活血化瘀的功效
根据测试,每100克深红色含有89毫克的维生素C,仅次于鲜枣和猕猴桃中的80毫克钙,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此外,它还含有糖、胡萝卜素、蛋白质、苹果酸和各种矿物质。
山红有甜酸的味道温度适中。具有开胃消食、化瘀祛瘀、活血化瘀、收敛止泻的功效。中医认为,山红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增强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失常等作用。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山上的红色。有以下两种
(1)60克新鲜山红,洗净捣碎,放入砂锅中炸,然后取出。加入100克煮好的米粥,然后加入10克白糖食用。具有健脾健胃、消积、散瘀之功效。
(2)10颗鲜红色素洗净捣碎,加白糖30g,每天煮食一次,对高血压、高脂血症有明显疗效。


性质和口味:水果:酸甜,略带温暖
功效:果:消积,祛瘀,补脾胃,活血益气。
主治: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腹泻、痢疾、慢性结肠炎、血瘀痛、月经痛、心绞痛、胃出血、高血压。
山红有益于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它含有类黄酮、皂甙、苹果酸、柠檬酸、果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和a。山楂每100克含有89毫克维生素C,比普通柑橘类水果高2-3倍,仅次于水果中的鲜枣。山楂的钙含量特别高,每100克果肉中含有85毫克钙,在各种水果中排名第一。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利用山楂这一“特产”,专门为孕妇和婴儿准备一些“婴儿饮料”,以促进骨骼发育。有一种以山楂为主药的脉安颗粒。经临床试验,200多名高脂血症患者服用,有效率达77%。本颗粒对人体无不良反应。

品红的功能和用途


由于品红的经济价值很高,中国许多地方已经开垦了山楂园和山楂山,以扩大种植面积。一些科研机构设立了课题进行实验研究
深红色也是一种很好的水果,适合在美国种植。有几十个品种广泛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美国有人曾经主张把山楂作为国花,因为它象征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密苏里州以山楂为州花。1986年,美国众议院正式决定玫瑰为国花,从而结束了长达100多年的“国花”悬案。

欢迎分享转载→ 山里红

上一篇:山血丹

下一篇:昂天莲

用户评论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