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花知识 > 本文内容

百日草的养殖方法,百日草日常养护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17 21:20:02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946)

百日草,一种在中国广泛种植植物。它是一著名的观赏植物,具有单、双、卷曲、起皱的叶子不同颜色的园艺品种。今天,让我们了解一下这种百日草的繁殖方法~

百日草的基本知识

百日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喜光、喜温、喜湿耐旱性强。耕作土壤要求疏松肥沃。贫瘠的土壤和过于干燥的土壤会直接影响花朵的数量、颜色和直径

尽管百日草品种之间的高度存在差异但它通常控制在20-30cm之间。它不仅适用于花坛和花边,而且是艺术插花的优秀材料

百日草育种方法

1。播种

育苗:每克种子约125朵大花,约300朵中花,约1500朵多花。国庆节期间,最常用的是花坛、插花和花镜。播种期一般控制在6月至7月,也有秋播试验。但由于温度因素的影响,对花色植株形状一定影响,所以一般不采用秋播。

播种基质采用相对松散的人工基质,可以是床播和盘播。如果条件允许,也可用于穴盘育苗。培养基的pH值要求为5.8-6.2,EC值为0.75。消毒处理后,将播种基质在22-24℃下保存3-5天。

第一阶段(胚根生长):

播种后3天胚根生长,培养基应相对干燥。如果太湿,很容易导致种子腐烂。然而,在这个阶段,保持种子湿润充足氧气非常重要的。因此,播种后覆盖一层薄薄的粗蛭石或疏松的麦麸灰对种子萌发非常有利。覆盖层的厚度取决于没有种子。对于露天育苗,必须覆盖遮光网,以确保湿度和降低温度(对于在发芽环境中播种,可以提供适当补充光)。在这个阶段不需要施肥

第二阶段(见幼苗):

保持土壤相对湿润,既不太湿也不太干。太湿容易引起病害,太干会导致幼苗萎蔫。此时,当直根长到1-2厘米时,子叶扩张并开始生长第一对真叶,幼苗可以逐渐看到光。受精可以开始了。一般使用0.05{BF}尿素或50ppm20-10-20水溶性肥料。氮可以促进营养生长。

第三阶段(快速长期):当

幼苗进入快速生长期时,应加强水分管理进行从干到湿再到干的循环过程,这有利于幼苗根系生长,避免过度生长。在这一阶段,应注意病虫害防治,可适当施用0.1{BF}尿素或复合肥,氮磷钾比例可为15-15-15(或根据市场供应,氮钾含量可略高,磷含量可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介质温度和环境温度应适当降低到20℃左右,但在垄作保护地条件下播种时,温度难以控制。在这个阶段,需要充分的光照环境,否则很容易导致幼苗徒劳生长。根据苗期生长情况,适当控制水分含量。注意环境通风预防疾病。每隔一周左右喷一次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如果在此阶段出现长度过长,立即喷洒B9以控制高度。

第四阶段(形成):

根系已在良好状态下形成。当有3-4对真叶时,它们似乎过度生长,应立即喷洒B9以控制高度。温度和湿度要求与第三阶段相同。经过苗木精炼阶段后,它们就可以移植到花盆里了。

2. 移栽/盆栽:穴盘育苗,当有2-3对真叶时,可移栽到盆和床上,当有3-4对真叶时,也可直接盆栽。根据植株高度和直径的要求,一般采用12×13的营养钵可一次到位,无需更换盆。如果穴盘苗根系损伤较小,移栽容易成活,则应尽可能用泥浆进行露天育苗,移栽时间选择在傍晚或阴天,以提高成活率

3. 光调节:百日草是一种积极的植物,生长和开花需要充足的阳光日照不足可能导致茎节过度生长,影响观赏效果。放入盆栽后,整个生长期无需遮荫。

4. 温度调节:虽然百日草喜温,但在夏季酷热条件下,其生长势稍弱,开花效果不理想。生长和开花的最适温度为15-20℃。百日草的播种期控制在夏季,为国庆节准备鲜花。如果生长期间温度高于35℃,则不会影响生长。

5. 栽培管理:在梅雨季节雨水过多可能导致节间伸长过快。注意排水积水。在适当的时间喷洒B9。夏季阳光充足,多雨,过于干燥,可能会削弱生长潜力,影响花色。此时,要注意水肥管理。在整个生育期,适当的水分控制和盆间土壤的干湿有利于根系发育和高度控制。盆栽施肥一般每7-10天进行一次。可根据生长情况进行追肥。0.2{BF}尿素和复合肥可间歇施用,一个月后停止施用尿素。根据开花后的生长情况,可适当延长复肥追肥时间间隔。由于百日草侧枝具有顶芽和开花的习性如果不控制自然生长,开花部位越来越高,影响植株形态的美观。在移植前和移植后及时摘心脏,以控制植株形状。通常保留2-3对真叶。百日草可修剪,但修剪后生长不良,所以一般不使用这种方法。

6. 病虫害:百日草的病害主要为倒苗病、青枯病、茎腐病和叶斑病,病虫害主要为夜蛾、红蜘蛛菜青虫等

欢迎分享转载→ 百日草的养殖方法,百日草日常养护方法

用户评论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