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 > 本文内容

黄秋葵病害科谱

发布时间:2025-03-19 04:40:01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 :植物大百科阅读(208)

黄秋葵发生斜纹夜蛾,应在卵孵化高峰至低龄幼虫盛发期用药药剂选用奥绿1号、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定虫隆乳油(抑太保)、5%氟虫脲乳油(卡死克)、20%虫酰肼悬浮剂(米满)、15%安打悬浮剂、10%虫螨腈乳油(除尽)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黄秋葵斜纹夜蛾药物防治

黄秋葵易发生斜纹夜蛾,应在卵孵化高峰至低龄幼虫盛发期用药。药剂可选用奥绿1号、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定虫隆乳油(抑太保)、5%氟虫脲乳油(卡死克)、20%虫酰肼悬浮剂(米满)、15%安打悬浮剂、10%虫螨腈乳油(除尽)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果采收期间虫龄偏大时防治,只可选用15%安打悬浮剂3750倍液,或20%虫酰肼悬浮剂1500-2000倍液,效果可达90%以上,可兼治棉铃虫。喷雾时,雾点要细,喷施要均匀周到。安全间隔期为3天。

黄秋葵弯曲果的早期防治

黄秋葵易受蚜虫感染,一旦病情严重,就容易导致黄秋葵畸形尤其要注意防治病毒病。

具体防治方法培育壮苗,增施底肥定植适当追施磷、钾肥干旱季节注意适时浇水,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发病程度。在植株幼嫩时期加强蚜虫的防治。及时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重病株尽早拔除,减少传毒。一般黄秋葵出苗进行药物防治,可用吡虫啉类农药如10%一遍净、10%蚜虱净10%大功臣等3000倍液。配合防治病毒病选用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5%植病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脂肪酸水乳剂100倍防治3次,隔7~10天一次

黄秋葵菌核病防治

黄秋葵菌核病 多在黄秋葵幼嫩时期发生,叶片茎秆和果荚均受害。叶片染病,多形成黄褐至灰褐色大型坏死斑,空气潮湿时在病斑上产生少许白霉,以后形成黑色菌核,随病害发展病叶腐烂干燥时,病斑易破裂脱落。茎秆、叶柄和果荚染病,初呈水渍状暗绿色至灰绿色坏死,迅速向各方向扩展成不规则形大斑,在病部产生浓密白色絮状霉层,最后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病株多从以上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用40%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5%噻菌灵悬浮剂800倍液、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8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欢迎分享转载→ 黄秋葵病害科谱

上一篇:黄瓜炭疽病

下一篇:小茴香的栽培技术

用户评论

精品推荐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