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 > 本文内容

莴苣根肿病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25-07-26 08:20:02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 :植物大百科阅读(150)

蔬菜根肿病俗称根癌病,原属植物检疫对象,现在全国大部分菜区均有分布。其病原芸苔根肿菌寄主范围很广,可危害莴苣、大、小白菜、甘蓝、萝卜、荠菜、花椰菜、芥菜类、油菜等100多种栽培和野生植物,其中以芸苔属的蔬菜受害最重。此病一旦发生,对产量影响很大,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成片萎蔫和死亡。莴苣根肿病如何防治?

危害症状

莴苣根肿病仅危害根部,幼苗和成株期均可被害。初发病时,肿瘤表皮光滑,圆球形或近球形,后表面粗糙,出现龟裂,易被其他腐生菌侵染而发出恶臭。病原菌主要在根的皮层中蔓延,使被直接侵染的细胞增大,并刺激周围的组织细胞不正常分裂而使根部肿大,形成形状和大小不同的肿瘤。主根肿瘤大而量少,而侧根发病时肿瘤小而量多。根部受害后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使叶色变淡,生长迟缓,矮化,发病严重时出现萎蔫症状,在晴天中午病症明显,起初夜间可恢复,后来则整株死亡。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黏菌属芸苔根肿菌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芸苔根肿菌是细胞内的专性寄生物,病菌以休眠孢子囊随病株根部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或散落在土壤中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休眠孢子囊可在土壤中存活10~15年。在翌年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休眠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地下害虫及农事操作传播,从植株根部表皮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病菌侵入寄主10天左右根部开始形成肿瘤,产生的游动孢子扩大危害。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9~30℃,最适发病温度19~25℃,相对湿度70%~98%,土壤PH5.4~6.4。

发病潜育期10~25天。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莴苣根肿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8~11月。年度间夏秋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多年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栽培上地下害虫发生重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实行病田水旱轮作或与非感病作物轮作4~5年以上,或在根肿病的盛发期回避种植易感病的蔬菜作物。

②选用地势高、排灌方便的无病田育苗或播前用绿亨1号等药剂进行苗床土壤消毒

③深沟高畦栽培,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应用滴灌浇水或小水勤浇抗旱,忌大水漫灌,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并在病穴四周撒消石灰,防止病菌蔓延。病田操作过的农具要注意消毒,以减轻病害的发生传播。

④重病田适当施用草木灰、氯化钾等碱性肥料,或撒施消石灰每亩100~150千克,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以减轻病害。⑤药剂防治:移栽前,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喷雾制成毒土,开沟施于定植穴后再定植,或在发病初期,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灌根,每穴500毫升左右。

以上就是莴苣根肿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大家能认真领悟,学以致用,做好莴苣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可以到农业之友--莴苣频道,查看更多关于莴苣的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 莴苣根肿病如何防治

用户评论

精品推荐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