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 > 本文内容

莴苣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25-08-23 03:20:02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 :植物大百科阅读(130)

莴苣霜霉病主要危害莴苣,在莴苣整个生长过程中均可发生,而以成株期发病较重,保护地栽培棚内莴苣易发病,常导致成片发病,造成严重减产。莴苣霜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讲讲吧。

莴苣霜霉病的危害症状

莴苣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苗期及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发病,幼苗变黄、枯死。成株期叶片染病,从植株下部老叶或成熟叶片开始发生,并逐步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初始产生褪绿色斑,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大小5~20毫米不等。潮湿时叶片病部背面产生白色霉层,有时叶面也会产生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严重时,后期叶片病斑变褐,多个病斑连结成片,使全叶发黄干枯死亡。有时病菌能够系统侵染,扩展到茎部,引起茎部变黑。

莴苣霜霉病的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莴苣盘梗霉菌Bremia lactucae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及卵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或潜伏在种子上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通过雨水反溅、气流及昆虫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叶片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病菌侵染后出现病斑,在受害的部位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病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温度范围1~19℃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15~17℃,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发病潜育期3~5天。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莴苣霜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春季3~5月和秋季10~11月。年度间早春低温多雨、日夜温差大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水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

莴苣霜霉病的防治要点

①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合理肥水,增强田间通风透光,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

②茬口轮作:重发病地块提倡与禾本科作物2~3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

③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药间隔期7~10天,连续喷雾防治2~3次。药剂可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品润干悬浮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超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

以上就是莴苣霜霉病的防治方法的介绍了,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可以到农业之友--莴苣频道,查看更多关于莴苣的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 莴苣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用户评论

精品推荐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