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种植技术 > 花草种植 > 本文内容

麦门冬的功效与作用:暴感风寒咳嗽者忌服

发布时间:2023-04-18 09:00:01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 :植物大百科阅读(417)

麦门又叫麦冬,为门百合科植物,叶青似莎草,四季不雕,根黄白色,有须根,在部分须根的中部或尖端常膨大成纺锤形的肉质块根,即药用的麦们冬。麦门冬有些什么功效呢?麦门冬的作用又有哪些呢?亲,您一定也想了解吧。那么我们一起往下阅读吧^_^

麦门冬的功效:

麦门冬的作用:

麦冬、天冬、川贝各9g,沙参、生地各15g,水煎服。

麦冬、栀子竹叶各9g,生地15g,莲子心6g,水煎服。

党参、麦冬、知母各9g,竹叶、天花粉各15g,生地12g,葛根,获神各6g,五味子甘草各3g,水煎服。

党参、麦冬、沙参、玉竹、天花粉各9g,乌梅、知母、甘草各6g,水煎服。

麦冬、石斛各9g,玉竹、生地各12g,水煎服。

6、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治疗暑天汗出虚脱。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编者注:此方为金代名医李杲所创,方名叫“生脉散”,已制成生脉口服液)。

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百部各9克,沙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阴虚燥咳者。

麦门冬的注意事项

1、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2、麦门冬不宜用于脾虚运化失职引起的水湿、寒湿、痰浊及气虚明显的病证。曾经有报道服用麦冬引起过敏表现为呕吐、心慌、恶心、全身红斑、躁、瘙痒。

3、麦门冬与款冬、苦瓠、苦参、青襄相克

麦门冬的知识扩展:

沙参15克,麦冬15克,玉竹10克,生甘草5克,冬桑叶7.5克,扁豆7.5克,花粉7.5克。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2、麦冬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脚欹眼黑,津枯液涸:人参25克,麦门冬(去心)15克,五味子10克(碎)。水煎,不拘时温服。

3、麦冬治吐血,衄血不止:生麦门冬汁五合,生刺蓟汁五合,生地黄汁五合。相和,于锅中略暖过,每服一小盏,调伏龙肝末5克服之。

4、麦冬治燥伤胃阴:玉竹15克,麦冬15克,沙参10克,生甘草5克,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5、麦冬治衄血不止:麦门冬、生地黄,每服50克,水煎。

6、麦冬治疟伤胃阴,不饥,不饱,不便,潮热,得食则烦热愈加,津液不复者:麦冬五钱(连心),火麻仁四钱,生白芍四钱,何首乌三钱,乌梅肉二钱,知母二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7、麦冬治齿缝出血成条:人参八分,茯苓、麦冬各一钱。水煎温服。

8、麦冬治阳明温病,无上焦症,数日大便不通,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元参一两,麦冬八钱,生地八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

9、麦冬治骨蒸肺痿,四肢烦热,不能食,口干渴:麦门冬(去心,焙)、地骨皮各五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先以水二盏,煎小麦一合,至一盏半,去麦入药,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腹食后各一。

10、麦冬治消渴,喉干不可忍,饮水不止,腹满急胀:麦门冬(去心,焙),乌梅(去核取肉,炒)各二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叠,煎至半盏,去滓,食后温服,日三。

11、麦冬治肺痈涕唾涎沫,吐脓如粥:麦门冬(去心,焙)二两,桔梗(去芦头)五两,甘草(炙,锉)三分。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青蒿心叶十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稍轻者粥饮调下亦得。

12、麦冬治患热消渴:黄连一升(去毛),麦门冬五两(去心)。上二味,捣筛,以生地黄汁、栝楼根汁。牛乳各三合和,顿为丸如梧子,一服二十五丸,饮下,日再服,渐渐加至三十丸。

13、麦冬治虚热上攻,脾肺有热,咽喉生疮:麦门冬一两,黄连五钱。上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麦门冬汤下。

14、麦冬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麦冬15g,鲜竹叶10g,粟米100g。麦冬、竹叶煎水取汁,粟米加水煮至半熟时加入前汁,再煮至粥熟。

配方。麦冬、党参、北沙参、玉竹、天花粉各9克。

健康提示:

欢迎分享转载→ 麦门冬的功效与作用:暴感风寒咳嗽者忌服

用户评论

精品推荐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