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种植技术 > 花草种植 > 本文内容

柳树的作用:全身都是宝

发布时间:2023-05-09 13:20:01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 :植物大百科阅读(441)

柳树在中国古代常常被拿来作诗作赋,拿来怀念故乡,很受中国人们喜欢。然而柳树有些什么功效呢?柳树的作用又有哪些呢?亲,您一定也想了解吧。那么我们一起往下阅读吧^_^

古代医学对柳树的功效描述:

①《唐本草》:"味苦,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图说》:"气味苦辛。"

①《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

②《日华子本草》:"可消食。"

③《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④《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⑤《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柳树的作用: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河岸边、池塘岸,春意盎然,

柳树树木可以用来做菜板北方不少人用柳木直接做菜板,因为木质钝刀所以一块菜板可以用一辈子,

各个部分有着不同的医疗价值。

  亦名柳子,性凉柔软,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将柳花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等,外用尚可治牙痛。

柳叶功同柳絮,它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

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酒煮饮服,其祛风、消肿、止痛作用更佳

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水煎熏洗尚可治疗疥癣顽疾。此外,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名叫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发明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 在中药里,柳树入药亦多显功效。

是柳树虫蛀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热布包温熨,可治疗痒疹、皮炎。

树皮含鞣质材质较旱柳差,可作器具和造纸原料柳絮可填塞椅垫和枕头枝和须根能祛风除湿。诗中有云: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柳树极易成活。 河柳枝皮的纤维可作纺织及绳索原料枝条可编织提篮、抬筐、柳条箱及安全帽等。木材色白,韧性大。可作小农具、小器具与烧制木炭用。

柳树材质轻,易切削,干燥不变形,无特殊气味,可供建筑、坑木、箱板和火柴梗等用材木材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和人造棉原料柳木、柳枝是很好的薪炭材许多种柳条可编筐、箱、帽等柳叶可作羊、马等的饲料蜜源植物优美的观赏树种。

在生物能源生产的同时,柳树矮林还可起到清除污染物和治理环境的作用。瑞典已成功地将柳树矮林用于城市废水、垃圾沥出物、工业废水(如贮木厂喷浇原木后的废水)、下水道污泥和锯沫等处理,主要是通过植物吸收减少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和过多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这个过程被称为植物整治。

代表方剂如小儿金丹。其功能以祛风化痰,清热镇惊为主。临床主治伤风感冒,发热头痛,鼻流清涕,咳嗽气促,咽喉肿痛,惊悸心烦,疹出迟缓等症。

柳树种植注意事项

穴植时注意:栽植苗木运到后先进行根系修剪,然后立即栽植。修剪时要科学合理,截口一定要平滑。土壤比较粘重时,栽植穴不应小于80厘米×80厘米×60厘米,如果为了后期减少被虫蛀,可以向穴中均匀的撒入敌百虫等药物,在生长中垂柳吸收水分时吸入药物成分,起到放虫的效果

柳树的知识扩展: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如果你要栽种柳树,最好一个一点的花盘,放上足够的土壤,土壤不能太多小份,会容易死跟。然后要看你的柳树的大小,如果很大的话,那你可能不活,因为在盘里有点困难!如果不是很大首先你要去支,去掉那些较小的树支,因为树木在有树叶时候会进行光合作用,这样树木才能从树跟的土壤中把水份送到树梢,保证树木不会因光合作用而失水死亡。但现在你的树却已经没有树根了,所以没办法从土壤中吸少水分去支后。因止种树时要想办法保住树中的水分。最好在去支处用朔料膜包好断截面,这样有利于树木在还未出根之前不致于失水死亡!载种时,土壤的水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干。如何为最好,就是跟你到房子外面去翻一下土地就知道了。把小树种上,压紧表面,再浇上水,以花盘下面渗水为止。再把花盘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种好后,以当前空气湿度大于80{bf}时,一个星期浇一次水,如果在50{bf}-80{bf}可以选择3天到一个星期浇一次水,浇水以花盘底部渗水为准。你每天都浇那么多水,我想可能树根坏死了不过你最好不要先不要去浇那么多水先,等上一两星期后再查看小树是否还是活的。 当然,你可以每天用花洒喷一下树木的表皮的树叶,但不要去喷土壤哦!

欢迎分享转载→ 柳树的作用:全身都是宝

用户评论

精品推荐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