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 本文内容

马兜铃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1-12-12 15:54:21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738)

马兜铃中药名。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和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eib.et Zucc.的果实。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喘,痔疮肿痛或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主治

1、肺热咳喘:本品性寒质轻,主入肺经,味苦泄降,善清肺热,降肺气,又能化痰。

2、痔疮肿痛或出血:本品又入大肠经,能清除大肠积热而治痔疮肿痛或出血。

3、西医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属于热痰壅肺者,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属于热毒蕴结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10g。外用:适量,煎汤薰洗。一般生用,肺虚久咳者炙用。

化学成分

北马兜铃果实含马兜铃酸A、C、D,β-谷甾醇和木兰花碱。马兜铃果实和种子含有马兜铃酸A和季铵生物碱。

药理作用

明显止咳作用,煎剂有微弱祛痰作用又能舒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1、《药性论》:“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止。”

2、《本草正义》:“宣肺之药,紫菀微温,兜铃微清,皆能疏通壅滞,止嗽化痰,此二者,有一温一清之分,宜辨寒嗽热嗽、寒喘热喘主治。”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热郁于肺,肺失肃降,配桑白皮、黄芩枇杷叶等同用。

2、治肺虚火盛,喘咳咽干,或痰中带血者,配阿胶等同用,以养阴清肺、止咳平喘,如补肺阿胶散(《小儿药证直诀》)。

3、治痔疮肿痛或出血,配生地、白术等药内服,也可地榆、槐角煎汤熏洗患处。

相关配伍

1、马兜铃配桑白皮:马兜铃苦寒泄降,善清肺热痰火,止咳平喘桑白皮甘寒性降,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两药配伍,相须为用,共奏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热痰壅肺,宣降失司之咳喘胸满,痰黄质黏等。

2、兜铃配黄芩:马兜铃苦寒泄降,善清肺热痰火,止咳平喘黄芩苦寒燥湿,长于清泄肺火及上焦实热。两药伍用,相得益彰,可增强清肺热、化热痰之功。适用于肺热壅遏,宣降失司之咳嗽痰黄,质黏量多等。

3、铃配枇杷叶:马兜铃苦寒泄降,善清肺热痰火,止咳平喘枇杷叶苦寒淸降,功专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两药相合,清肺止咳之力增强。适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者。

鉴别用药

1、马兜铃与青木香:二者同出一源,马兜铃为成熟果实,青木香用的是根,均为辛苦微寒之品,皆有平肝降压之功。但马兜铃主归肺与大肠经,功专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主治肺热咳嗽痰喘,大肠积热及痔疮肿痛青木香主归肝、胃经,长于行气止痛,解毒消肿,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泻痢腹痛,痈疮疔毒等。

2、马兜铃与枇杷叶:二者均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皆可治肺热咳嗽等。但马兜铃清肺化痰力强,又能清大肠积热,平肝降压,故治肺热咳嗽痰喘者尤宜,兼治痔疮肿痛及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枇杷叶止咳效果佳,但清肺化痰力弱,又善降逆止呕,故还可用于胃热呕吐、呃逆及热病口渴、消渴。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晒干,生用、炒用或蜜炙用。

炮制方法

1、马兜铃: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搓碎。

2、炒马兜铃:取净马兜铃碎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色变棕黄色,偶有焦斑,取出放凉。

3、蜜马兜铃:炼蜜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马兜铃碎片内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取出放凉。每马兜铃100kg,用炼蜜25kg。

保存方法

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粉末黄棕色。种翅网纹细胞较多,类长圆形或多角形,长径15-110μm,纹孔较大,交织成网状。种皮厚壁细胞成片,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棕黄色,长径9-25μm,壁极厚,胞腔内常含草酸钙小方晶。外果皮细胞多边形,间有类圆形油细胞。果隔厚壁细胞呈上、下层交叉排列,一层细胞呈纺锤形或长梭形,另一侧细胞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具点状纹孔。

2、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马兜铃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马兜铃酸I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乙酸乙酯-水-甲酸(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药材性状

1、北马兜铃:蒴果卵圆状倒卵形,长3-5cm,直径2-4cm,上端平截,中央微凹,有花柱痕果柄细,长2-6cm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果实轻而脆,易裂为6瓣,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密的横向脉纹果实分6室,种子多数,平叠整齐排列。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长6-10mm,宽6-12mm,边缘有翅,淡棕色。气特殊,味微苦。

2、马兜铃:蒴果球形或长圆形,基部钝圆,背缝线纵棱较平直。种子宽略大于长,心形。以个大、黄绿色、不破裂者为佳。

饮片性状

1、马兜铃:为不规则的小碎片,表面灰黄色有波状棱线。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刷形,中央棕色,周边淡棕色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特异,味苦。

2、炒马兜铃:形如马兜铃碎片,表面深黄色,偶有焦斑。

3、蜜马兜铃:形如炒马兜铃碎片,表面棕红色,略有光泽带有黏性,味微甜。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北马兜铃和马兜铃。

形态特征

1、北马兜铃:草质藤本。叶纸质叶柄柔弱,长2-7cm叶片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心形,长3-13cm,宽3-10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扩展,边全缘基出脉5-7条。总状花序有花2-8朵生于叶腋花序梗和花序轴极短或近无花梗长1-2cm,小苞片卵形,具长柄花被长2-3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呈一长管,内面具腺体状毛,管口扩大呈漏斗状檐部一侧极短,有时边缘下翻或稍2裂,另一侧渐扩大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具延伸成1-3cm线形而弯扭的尾尖,黄绿色,常具紫色纵脉和网纹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裂片向下延伸成波状圆环。朔果宽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3-6.5cm,先瑞圆形而微凹,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6瓣开裂果便下垂,随果开裂。种子三角状心形,扁平,有小疣点,具浅褐色膜质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马兜铃:草质藤本。根圆柱形。茎柔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2cm,柔弱叶片卵状三角形、长圆状卵形或戟形,长3-6cm,基部宽1.5-3.5cm,先端钝圆或短渐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稍扩展基出脉5-7条,各级叶脉在两面均明显。花单生或2朵聚生于叶腋花便长1-1.5cm小苞片三角形,易脱落花被长3-5.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成一长管,管口扩大成漏斗状,黄绿色,口部有紫斑,内面有腺体状毛檐部一侧极短,另一侧渐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钝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于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稍具乳头状凸起,裂片先端钝,向下延伸形成波状圆环。蒴果近球形,先端圆形而微凹,具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沿空间6瓣开裂果梗长2.5-5cm,常撕裂成6条。种子扁平,钝三角形,边线具白色膜质宽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1、北马兜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江西山东、湖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2、马兜铃: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道地产区

北马兜铃主产于黑龙江、吉林、河北马兜铃主产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生长环境

1、北马兜铃:生于山野林绿,溪流两岸,路旁及山坡灌丛中。

2、马兜铃:生于山谷、沟边阴湿处或山坡灌丛中。

生长见习

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涝,忌阳光照射。宜在湿润而肥沃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中种植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当果实由绿变黄色时分批采摘,过晚果实开裂。种子不耐干藏,采收后应立即播种或将种子埋于湿沙中,放阴凉处保存。若于晚秋或翌年春取出播种,种子发芽不整齐,在10-20℃变温条件下发芽率高。也可在收获后用赤霉素5×10-4浸种1d后放温室沙藏。春播宜3月下旬-4月上旬,直播与育苗均可。育苗,在苗床上开条沟,行距25cm,沟深3-6cm,播幅10cm,将种子播下,覆土轻压,加盖稻草,以保持苗床湿润,出苗后除去覆盖物,1hm2用种子15-22.5kg。至次年4月,按行株距40cm×30cm开穴定植。直播用穴播或条播法。

病虫防治

马兜铃凤蝶严重时将叶子吃尽。冬季清理田园消灭越冬蛹,4-9月凤蝶发生期,当1-2龄幼虫群集危害时,用20%杀灭菌脂乳油2000倍液喷雾。此外,还有象鼻虫、斜纹夜蛾、金斑夜蛾、蚜虫等为害。

欢迎分享转载→ 马兜铃的功效与作用

用户评论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