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 本文内容

蚂蝗七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5-05-09 22:00:02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204)

蚂蝗七,中药名。为苦苣苔科植物睫萼长蒴苣苔Didymocarpusfimbrisepalus(Hand.-Mazz.)Hand.-Mazz.的根茎。分布广西等地。具有健脾和中,清热除湿,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胃痛,小儿疳疾,肝炎,消肿止痛,接骨,跌打。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和中,清热除湿,消肿止痛。

主治

用于胃痛,小儿疳积,肝炎,消肿止痛,接骨,跌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8克。外用:捣敷。

相关论述

《广西药植名录》:“内用止咳,治胃痛,痢疾,小儿疳积。外用消肿止痛,接骨,治跌打。”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健脾消食,清热除湿。治小儿疳疾,肝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小儿疳积:蚂蝗七、饿蚂蝗。煎水或蒸瘦猪肉吃。(《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2、腮腺炎:鲜草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3、咳血,胃痛:根9-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疮疖肿毒,跌打肿痛,外伤出血:鲜根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晒干备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苦苣苔科植物睫萼长蒴苣苔。

形态特征

睫萼长蒴苣苔:多年生草本。根茎扁圆柱状,长3-12厘米,绿色,有横纹,似蚂蝗状,下侧生多数须根。叶根聚生,肉质叶片阔卵形,先端短尖,基部心形歪斜,边缘有钝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被白色节状毛。聚伞花序密被节状毛花紫蓝色。蒴果线形,熟时2瓣裂。花期春、夏季。

分布区域

分布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深山沟谷石壁潮湿处。

欢迎分享转载→ 蚂蝗七的功效与作用

用户评论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