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 本文内容

空心泡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5-05-13 01:40:01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250)

空心泡,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空心泡RubusrosaefoliusSmith的根,嫩枝及叶也入药。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止咳,止血,祛风湿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百日咳咯血,盗汗,牙痛,筋骨痹痛,跌打损伤外用治烧烫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止咳,止血,祛风湿。

主治

肺热咳嗽,百日咳咯血,盗汗,牙痛,筋骨痹痛,跌打损伤外用治烧烫伤。

用法用量

15-30g或用根泡酒服。外用:嫩枝尖捣烂敷患处。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小儿百日咳:空心泡12g,破铜钱12g,钩藤根3g,蓝不正12g,泡酒500g,每日服2次。(每次20ml)。(《贵州民间药草》)

2、治脱肛,红白痢:空心泡、翻背红、地榆各15g,水煎服。(《贵州民间药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集,鲜用或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蔷薇科植物空心泡。

形态特征

直立或攀援灌木,高2-3米小枝圆柱形,具柔毛或近无毛,常有浅黄色腺点,疏生较直立皮刺。小叶5-7枚,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5(7)厘米,宽1.5-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疏生柔毛,老时几无毛,有浅黄色发亮的腺点,下面沿中脉有稀疏小皮刺,边缘有尖锐缺刻状重锯齿叶柄长2-3厘米,顶生小叶柄长0.8-1.5厘米,和叶轴均有柔毛和小皮刺,有时近无毛,被浅黄色腺点托叶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具柔毛花常1-2朵,顶生或腋生花梗长2-3.5厘米,有较稀或较密柔毛,疏生小皮刺,有时被腺点花直径2-3厘米花萼外被柔毛和腺点萼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长尾尖,花后常反折花瓣长圆形、长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1.5厘米,宽0.8-1厘米,白色,基部具爪,长于萼片,外面有短柔毛,逐渐脱落花丝较宽雌蕊很多,花柱和子房无毛花托具短柄。果实卵球形或长圆状卵圆形,长1-1.5厘米,红色,有光泽,无毛核有深窝孔。花期3-5月,果期6-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多生于山坡疏林边、沟谷岩石边及山区村落附近。

欢迎分享转载→ 空心泡的功效与作用

用户评论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