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6 00:20:01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198)
多鳞鳞毛蕨,中药名。为鳞毛蕨科植物多鳞鳞毛蕨Dryopterisbarbigera的根茎。分布于青海、台湾、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驱虫,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肠寄生虫病,食物中毒。
驱虫,解毒。
肠寄生虫病,食物中毒。
内服:煎汤,5-15g。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治食物中毒。”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叶及杂质,鲜用或晒干。
鳞毛蕨科植物多鳞鳞毛蕨。
多鳞鳞毛蕨,又名密毛鳞毛蕨。植株高60(-80)厘米。根状茎丛生,连同叶柄基部密被红棕色、卵圆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0-30厘米,粗可达1厘米,密被同样鳞片及棕色纤维状鳞毛叶片卵圆或长圆披针形,钝尖头,基部不狭缩,三回羽状深裂侧生羽片20对以上披针形,长约13厘米,宽约3厘米,钝尖头,具短柄,二回羽裂小羽片约20对,长圆形,圆钝头,基部与羽轴合生,羽状深裂或半裂,边缘具三角形尖齿牙,干后常反折。叶干后黄绿色,叶脉两面明显,叶轴,羽轴及小羽轴均密被棕色纤维状鳞毛和狭披针形鳞片。孢子囊群生于小羽轴两侧,每裂片一个,囊群盖圆肾形,红棕色,常早落。
分布于青海、台湾、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生于海拔3600-4700m的山坡灌木丛下或草地。
欢迎分享转载→ 多鳞鳞毛蕨的功效与作用
上一篇:红缘层孔菌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落葵子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