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7 17:20:02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144)
牛奶树子,中药名。为桑科植物对叶榕FicushispidaL.f.的果实。分布于华南及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痔疮便血,腋疮。
清热解毒。
用于肺热咳嗽,痔疮便血,腋疮。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1、《岭南采药录》:“治腋疮,小肠疝气。”
2、《广东中药》:“清大肠热。治肺热咳嗽及痔疮便血。”
3、《岭南采药录》:“味酸、性寒。”
4、《广东中药》:“味淡,性微凉。”
1、治腋疮:捣牛奶树子敷之。
2、治小肠疝气:取牛奶树子和猪精肉煎汤服。(1-2方出自《岭南采药录》)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果实扁球形或近陀螺形,直径1-2.5cm,先端有圆形突起,表面深黄棕色,剖开后内含多数瘦果。瘦果长圆形,长约2mm,表面暗红色,光滑。气微,味微甜。
桑科植物对叶榕。
灌木或小乔木,高3-5m。全株具乳汁幼枝被刚毛,中空。单叶通常对生叶柄长1-4.5cm,被短粗毛托叶2枚,阔披针形,长约1.5cm,在无叶和生榕果枝上,常4枚合生成环状,早落叶片革质或纸质,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6-20cm,宽4-12cm,先端短尖或尾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线或有不规则细锯齿,两面被短刚毛,下面较密。隐头花序,花序托(榕果)成对着生于叶腋或簇生于树干上和无叶的枝上,倒卵形、陀螺形式近梨形,成熟后黄色,直径1.3-3cm,具柄,密生短硬毛,顶端略有脐状突起,中部以下常散生数枚苞片,基生苞片3枚雄花、瘿花多数着生于花序托内壁的顶部,花被片3,雄蕊1瘿花无明显花被,花柱近顶生雌花无花被,花柱侧生,被毛。瘦果卵形。花期6-7月。
分布于华南及贵州、云南等地。
生于旷地、山谷以及低海拔的疏林中或水旁堤边潮湿处。
欢迎分享转载→ 牛奶树子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