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 本文内容

牛戳口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5-07-24 18:20:02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148)

牛戳口,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野蓟CirsiummaackiiMaxim.[C.japonicumDC.subsp.maackii(Maxim.)NakaiC.japonicumDC.var.amurenseKitam.]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地。具有凉血止血,消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咯血,衄血,尿血,跌打损伤,痈疮肿毒。

功效作用

功能

凉血止血,消肿解毒。

主治

用于咯血,衄血,尿血,跌打损伤,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鲜用或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野蓟。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150cm。不定根可发育成萝卜状的块根。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多细胞长或短节毛,上部(特别是接头状花序下部)灰白色,有稠密的绒毛。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全形为长椭圆形、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向下渐狭成翼柄,柄基有时扩大半抱茎,柄翼边缘有三角形刺齿或针刺,包括翼柄长20-25cm,宽7-9cm,羽状半裂、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4-8对,半长椭圆形,中部侧裂片较大,宽1-2cm,全部侧裂片边缘具大形或小形三角形刺齿及缘毛状针刺,有时边缘刺齿裂度较深而使叶呈现近乎二回羽裂状态向上的叶渐小,与下部及基生叶同形,等样分裂或不裂,边缘有刺齿,基部扩大耳状抱茎全部或至少上部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沿脉被稀疏的多细胞长或短节毛,下面灰色或浅灰色,被稀疏绒毛。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钟状,直径约2cm总苞片约5层,外层及中层长三角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6-13mm,宽2-2.5mm,先端急尖成短针刺,边缘有缘毛内层及最内层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2.3cm,全部苞片背面有黑色粘腺花紫红色,花冠长约2.4cm,檐部与细管部等长,5裂不达檐部中部。瘦果淡黄色,偏斜倒披针形,长约4mm,宽约1.8mm,压扁,先端截形冠毛多层,白色,刚毛长羽毛状,长达2cm,内层先端纺锤状扩大。花、果期6-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40-1100m的山坡草地、林缘及草甸。

欢迎分享转载→ 牛戳口的功效与作用

用户评论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