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 本文内容

苦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2-04-15 08:00:01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746)

苦豆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L.的根。分布于华北、西北及河南、西藏。具有清肠燥湿,镇痛之功效常用于湿热痢疾,肠炎泄泻,黄疸,湿疹,咽痛,牙痛,顽癣,烫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肠燥湿,镇痛。

主治

湿热痢疾,肠炎泄泻,黄疸,湿疹,咽痛,牙痛,顽癣,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药理作用

1、中枢抑制作用。

2、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

3、对免疫反应的作用:抑制免疫作用。

4、抗心律失常及正性肌力作用。

5、保肝作用。

相关论述

《内蒙古中草药》:“清热解毒。主治痢疾,湿疹,牙痛,咳嗽。”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痢疾,黄疸热病,狂躁:苦豆子根6-9g。煎汤服。(《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2、治湿疹,皮肤瘙痒:苦豆子根15-30g。水煎服或熏洗患处。(《内蒙古中草药》)

3、治烫伤:苦豆子根适量。研末,油调外敷。(《内蒙古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呈长圆柱形,稍弯曲一般成长15-20cm的小段,直径0.8-2cm。表面棕黄色至褐色,粗糙,有明显的纵皱纹及裂纹,具横向皮孔,有时有支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淡黄色,平整的切面木质部作放射状排列,有裂隙。气微弱,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植物苦豆子。

形态特征

苦豆子,又名苦槐、白头蒿子。灌木。枝多成帚状,密被灰色平伏的绢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6-15cm小叶15-25,灰绿色,长圆形,长1.5-2.5cm,宽7-10mm,叶两面及叶轴均被绢毛,顶端小叶较小,带革质,先端钝,基部近圆,托叶小,钻形,宿存。总状花序顶生,长12-15cm花密生萼钟状,长约8mm,萼齿短三角状,密生平贴绢毛花冠蝶形,黄色,较萼长2-3倍,旗瓣先端微凹,基部渐窄或具爪,翼瓣具耳雄蕊10,1/3-1/4合生。荚果串珠状,长3-7cm,密生短细而伏的绢毛。种子多数,淡黄色,卵形花期6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华北、西北及河南、西藏。

生长环境

生于阳光充足排水好的石灰土壤上。

欢迎分享转载→ 苦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用户评论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