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 本文内容

铅丹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2-04-28 00:50:02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774)

铅,传统中药名称它是用纯铅处理过的三氧化铅。分布于河南、广东、福建、湖南、云南等地。外用具有解毒、生肌、杀虫、止痒的功效。内服具有化痰、镇静、解毒、抗疟疾的功效。主要用于痈、溃疡、湿疹、癣疮、惊厥、躁狂症、疟疾等

功效

功能

外用、解毒和肌肉再生、杀虫止痒、口服、化痰安神、解毒疟疾。

显示

1。主要用于痈疮、湿疹癣、惊厥、躁狂、疟疾等

2。西医诊断的皮肤浅表化脓性炎症属于热毒蓄积,湿疹、真菌感染等皮肤病综合征属于湿热蓄积,癫痫、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综合征属于痰涎蓄积,疟疾。菌痢、阿米巴痢疾、支气管哮喘属于寒痰瘀阻。

用法和剂量

口服给药:每天0.15-0.3g,分为丸剂和粉剂,服用时间超过2周。外用:适量,研磨结束后涂抹调整涂抹或煮沸,每次不超过20g,涂抹范围小于30cm。

化学成分

含有三氧化铅(Pb3O4)。

药理作用

能直杀灭细菌和寄生虫,抑制粘膜分泌。

相关讨论

1。本草起源补充:据说这种药丸无毒不含铅。我怀疑偷窃。我曾经见过一位中年妇女,因为孩子太多一个月吃了两两铅丸。她的四肢冰冷僵硬,无法进食。现在是仲夏。我得赶紧吃李中汤加附子。贴了几张标签就安全了。它凉爽无毒吗?

2. 本草纲目:铅质重,质重。它有盐和明矾的味道。它可以清除血液。它可以祛痰,消除羞怯。因此,它在治疗惊厥、癫痫、呕吐和恶心方面具有神奇的作用。它能消除积聚,杀灭昆虫在下疳、痢疾、疟疾的治疗上取得了实际成果。清热解毒,生肉祛瘀。因此,有必要通过手术治疗痤疮、肿胀和中毒以及人体石膏。

3. 这本经文符合原著:铅丸能化痰,止息疟疾。这经说停止呕吐和胃反应,治疗惊厥、癫痫和气虚,清热降气,并以其重性抑制倒伏和充盈。使用中景柴胡龙骨牡蛎汤。将其放入胆囊,祛痰。然而,体内没有积聚和停滞。如果你误服了,你就无法避免胃部受伤和食物被抓的风险。傅的疮长肉、落光、杀虫。它们都是铅的天然耳朵。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疗背部痈坏疽、持续疼痛、口渴、闷乱、肿胀和硬度:黄丹722、蜡232、白蜡222(文件)、杏仁332(汤水浸泡去皮、锋利、双仁、研究)、乳香222(结束)、黄连1222(文件)、一升生油。将中药白头翁、杏仁、黄连放入生锦囊中,放入油中煮半天,过滤掉,放下黄丸,用柳栅搅拌,待其变黑,放入蜡和乳香中,煮软一点,放入瓷盒中,将其铺贴在丝绸上,两天更换。(盛惠芳黄丹高)

2。治疗伤口破裂、进水和肿胀而不愈合:铅丸、蛤蜊粉等。油炸时颜色发生变化。当与疼痛混合时,水会流出并逐渐愈合。(生肌总露千丹散)

3。外痔的治疗:黄丹和滑石平分。上面是细粉。每天抽三五次新水。(婴幼儿问题百题丹十三

4。烫伤和火伤的治疗:一到两颗黄药丸和五枚硬币。最后,与蜂蜜充分混合,涂抹在伤口上。(药物选择百科全书)

5。治疗红白痢疾的次数不多,次数也不减少:一两粒黄丸(炒紫),一两粒乌头炸开,剥去肚脐,捣碎粉末)。最后的很大,有枣肉和五通子等药丸。每次不花时间,就有十粒药丸和粥一起吃。(生辉方)

相关配伍

1。常山含铅丸:口服含铅丸可以解毒、阻隔疟疾,常山也擅长阻隔疾病。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强其抗疟效果。治疗疟疾。

2. 铅和滑石:铅可以外用去毒,防止腐蚀,产生肌肉和治疗溃疡,滑石可以祛湿和治疗溃疡。这两种药物的组合适合治疗外痔。

3. 含铅明矾:含铅,微寒,能化痰、镇静休克、消酸、收敛、防寒、祛痰开窍。两药配伍可增强其化痰、通窍、镇静休克的作用。适合风湿性癫痫。

药物鉴别

铅和轻粉:两种外用疗法都有很好排毒和治疮效果,常用于痈和疮肿。然而,外用铅丸有很强的肌力。主要用于热毒疮、痈证及溃疡不收敛症。内服具有祛痰、平惊、止疟的作用。轻粉末可用外部治疗。除了攻击毒素和会聚性疼痛,它还可以杀死昆虫和止痒。因此,疥疮病也被广泛使用。通腑通便可祛痰通水,可用于水肿。

相关药物

八毒生肌散、妇宁栓。

相关处方

黄丹膏(太平生辉方)、铅丹粉(生肌宗露)、祛风粉(博济方)、桃花粉(积炎方)。

加工

收获和加工

将纯铅放入铁锅中加热,翻炒,用空气氧化,放入石臼中,研磨成细粉,用水冲洗,将粗粉和细粉分开,然后将细粉氧化24小时,研磨成细粉并过筛。

加工方法

经验公式:烧红、冷、磨细为底。纲要:以水除盐,飞沙除石,清爽干燥低温煎紫,地上火毒入药。

储存方法

密封,置于干燥处,防潮。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为橙红色或橙黄色粉末。不透明的泥土光泽。重量轻,质地细腻,易吸湿结块,触碰手指。无臭无味。最好是橙红色,细腻润滑,遇水不结块。

饮片的性质

参见药材的性质。

欢迎分享转载→ 铅丹的功效与作用

用户评论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