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 本文内容

山乌桕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2-05-11 00:50:02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689)

乌桕,传统中药名称。变色乌桕(champ.Exbenth.)穆尔。-阿格。根皮、树皮树叶。乌桕分布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台湾等省区。具有泻水、化瘀消肿的功效。根皮和树皮主要用于治疗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排尿和排尿障碍,叶外用治疗瘀伤、肿胀和疼痛、蛇咬、过敏性皮炎、湿疹和带状疱疹。

功效

功效

泻水散瘀消肿。

适应

根皮和树皮:肾炎和水肿,肝硬化和腹水,排尿和排尿障碍,叶:瘀伤,肿胀和疼痛,毒蛇咬伤,过敏性皮炎,湿疹和带状疱疹的外部治疗。

用法和剂量

口服:3-9g。外用:取适量鲜叶捣碎涂抹于患处,或用煎水洗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用于治疗毒蛇咬伤,9-15g乌桕根、汤和酒,伤口周围用鲜叶捣碎。(国家中草药汇编)

加工

收获和加工

根皮和树皮。树叶可在夏季秋季全年收获,并在阳光下晾干备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类

大戟科乌桕。

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高3-12米,很少高达20米,所有部分无毛,灰棕色小枝和皮孔。叶互生,纸质,嫩时淡红色,叶椭圆形或长卵形,长4-10厘米,宽2.5-5厘米,顶部钝或短渐尖,基部短,窄或楔形,通常在背面附近有几个圆形腺体,中脉在两侧突出,特别是在背面,侧脉细长,8-12对,互生或有时近对生,稍呈弧形上升,距边缘1-2毫米,弓形网结,网脉极弱,通常明显,叶柄细长,长2-7.5厘米,顶部有2个相邻腺体。托叶小,近卵形,约1毫米长,容易脱落。花单性,雌雄同株,浓密生长4-9厘米顶生总状花序,雌花在花序轴的下部,雄花在花序轴的上部,有时整个花序充满雄花。雄花:花梗丝状,长1-3毫米,苞片卵形,长约1.5毫米,宽近1毫米,先端锐尖,基部两侧有一长圆形或肾形腺体,长约2毫米,宽近1毫米,每个苞片有5-7朵花,小苞片小,窄,长1-1.2毫米,花萼杯状,具不规则裂齿,雄蕊2枚,花丝短,花药球形雌花:花梗粗壮,圆柱形,长约5毫米,苞片与雄花相似。每个苞片上只有一朵花。花萼三裂,几乎长到基部。耳垂呈三角形,长1.8-2毫米,宽约1.2毫米。顶部短而锋利,边缘有稀疏的细齿。子房卵形,3室,坚固的花柱,3柱头和外部反射。胶囊为黑色球形,直径为1-1.5厘米。分果皮脱落,中轴继续存在。种子近似球形,长4-5毫米,直径3-4毫米,表面覆盖着薄薄的蜡质假种皮。花期为4月至6月。

分布区

广泛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台湾等省。

生长环境

在山谷或山坡的混交林中。

欢迎分享转载→ 山乌桕的功效与作用

用户评论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