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 本文内容

团叶槲蕨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2-05-28 01:30:01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1084)

圆叶槲寄生蕨,中药名称它是槲皮科骨碎补植物骨碎补的根茎。槲寄生蕨类植物分布广东(台山)、广西、贵州云南以及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阿萨姆)。具有补肾益气、强筋骨、散瘀止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伤、肾虚、耳鸣、肾损伤、肾损伤、肾损伤、耳鸣。

功效

功能

补肾益气、强筋骨、散瘀止血。

适应

肾虚性耳鸣、骨折、牙痛、外伤、肾虚性耳鸣、风湿性腰痛、外伤性出血。

用法和剂量

口服:煎剂,10~15g。外用:适量,捣实后涂抹新鲜产品或在研磨结束时涂抹。

相关讨论

新华本草纲目:“根茎味微苦,性温,补虚散筋活血,用于小儿营养不良、肾虚、耳鸣、外伤、骨折。”

临床应用

相关兼容性

1。治疗肾虚耳鸣,槲皮素15克,菟丝子9克。油炸衣服。(中草药孢子植物)

2。治疗骨折和关节脱位,槲寄生蕨15克,在水中煎煮,并用新鲜根茎夯实。(中草药孢子植物)

3。治疗创伤和出血,干燥(团泻)和煎黄,并在研究结束时外敷。(中草药孢子植物)

加工

收获和加工

全年采摘清洗去除须根和叶柄、干燥或新鲜。

药材鉴定

药材性状

根茎扁平,长条状。表面呈棕色,鳞片密布。鳞片呈椭圆形带有长钻头和锯齿。底座是盾形的。两侧及上方有圆形叶柄痕,下方有残余细根。轻而脆,容易折断。在截面可以看到大多数黄色的点状中柱,它们呈环状排列。它尝起来有点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类和属

槲寄生蕨类植物

形态特征

附生树木、岩石或土壤。根茎水平,厚,厚1~3cm,肉质,顶部密被鳞片,鳞片张开,伸展,长2~12mm,宽1.5~3mm。顶部为长形、锥形、尾状,基部呈椭圆形、盾形,中部呈暗褐色,边缘和上部呈锈黄色,边缘有浓密的睫毛。基生不育叶无梗,心形,圆形,肾形至卵形,长10-15厘米,宽8-12厘米。顶部是钝的或圆形的。底座呈浅心形,耳朵重叠。边缘完整或有圆形浅裂纹。叶脉两侧明显。侧脉在下方隆起,上部向上扁平,中部扁平,下部倒成弧形,下部明显隆起并连接成一个长的网状物,少数有单条短细脉,厚纸质至薄革质叶,两侧坚硬无毛,顶部黄棕色发亮,下面灰棕色深色正常可育叶片的叶柄长10~20cm,暗至浅色,明亮无毛,基部被鳞片覆盖,两侧有窄翅,宽约1~2mm,几乎可达基部。可育叶片长、圆、椭圆形,长30~70cm,宽20~30cm,羽状深裂片几乎达到叶轴,形成宽度约1mm的窄翅。肺叶3~7对,斜向上,间距1.5~3cm。宽披针形,长7~20cm,宽2.5~5cm。顶部长且逐渐锋利,底部略窄且长且向下,边缘几乎完整至浅波浪状,边缘有软骨。顶生裂片同构,稍大,叶轴浅棕色,主脉、侧脉和小脉较轻,无毛,侧脉明显细长,上部略向上弯曲至叶缘,横脉明显,每对侧脉之间形成5~6个大网孔。大网格中有几个不规则的小网格。小脉为单瓣或很少分叉,折回,顶部为杆状,叶片薄而坚韧,干燥后呈亮绿色或浅棕色,无毛,顶部明亮。孢子囊群小、圆、散。在中肋两侧不规则地排列成两排。相邻两对侧脉之间有2~4排,有2~4条小脉相交。孢子囊上没有腺毛。孢子囊表面光滑

分布区

分布在广东(台山)、广西、贵州和云南,以及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阿萨姆)。

生长环境

在附生林下的树干或岩石上,海拔100~1300(~1700)米。

欢迎分享转载→ 团叶槲蕨的功效与作用

用户评论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