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 本文内容

水黄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2-06-07 21:10:02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1053)

水黄,中药的名称。大黄。分布于西藏东部、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泻祛瘀止血的功效。治疗湿热性黄疸、热结、便秘、闭经、痛经、痢疾、创伤和出血。

功效

功能

清热解毒、通便祛瘀止血。

适应症

用于湿热性黄疸、热结、便秘、闭经、痛经、痢疾、创伤和出血。

用法和剂量

口服:煎剂,6-10g。外用:适量,研磨结束后涂抹。

药理作用

1。本品水提取物对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显著抑制作用。

2.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通便。(2) 利胆作用。(3) 肝脏保护作用。(4) 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5) 对肠平滑肌的影响。

3.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1)抗菌。(2) 抗真菌的。(3) 抗病毒药物。

4. 抗肿瘤作用。

5. 抗炎作用。

6. 对微循环的影响:血流减慢,红细胞聚集,局部血液粘度增加,局部血管不扩张,局部止血过程加强。

7. 镇痛效果。

8. 降脂效果。

9. 利尿作用。

10. 对尿素和氨的影响。大黄对氨气有很好的作用。

11. 在体内过程中,体内代谢主要通过肝脏转化和葡萄糖醛酸的结合来解毒,葡萄糖醛酸通过尿液排出。

12. 低毒。

相关讨论

新华本草纲目:“抗炎、痢疾、外用、止血、腹泻”

加工

收获和加工

秋季采集并挖掘根茎,移除土壤和须根,切片并干燥。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类

蓼科的苞叶大黄。

形态特征

苞大黄,又称大苞大黄。中型草本植物,40-80厘米高,根茎和根直而结实,内黄棕色。茎单生,不分枝,结实直,中空,无毛,有细的纵向边缘,通常黄绿色。有4-6个基部叶,许多茎生叶和叶苞片,下部叶卵形,倒卵形椭圆形,长9~14cm,宽约3到5厘米宽,顶部圆形和钝,基部近心形或圆形,全缘,5-7基脉,一般在中部,特别强壮,两头无毛,在主脉或叶缘上稀少,具短乳头状毛,叶柄几乎等于或略长于叶,半圆形柱状,无托叶,叶鞘大,长约7厘米,内外无毛,棕色,干燥后有狭窄的膜质上部叶和叶状苞片,长卵形小叶,通常为浅绿色,干燥后在膜质叶柄附近短或无梗。花序分枝腋生,通常2-3分枝成簇或稍多,直立总状,很少有小分枝,长3-6厘米,无毛花小绿色,数簇,花梗纤细丝状,长2.5-4毫米,节近基部,光滑无毛花被(4-5)6,基部结合形成一个杯状,总长度1.5毫米,裂片半椭圆形,长0.7毫米,雄蕊7-9,花丝纤细丝状,2.5-3毫米长,外露,着生在花被上,花药长圆形椭圆形,花盘薄,子房稍菱形倒卵形,通常退化为2心皮,花柱3或2,短和反折,柱头圆形。果为菱形椭圆形,顶部稍凹,基部楔形或宽楔形,长7-8毫米,中部最宽5-6毫米,翅极窄,宽约0.5毫米,光滑,发亮,暗褐色。花期为6月至7月,结果期为9月。

分布区

分布在西藏东部、四川、云南等地。

欢迎分享转载→ 水黄的功效与作用

用户评论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