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 本文内容

地蜂子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2-06-15 18:00:01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1084)

磨碎的蜂籽,中药名称。蔷薇科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和中华委陵菜(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是变种(var.sinicamigo)的根和整个草。三叶委陵菜分布东北、西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地。委陵菜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收敛酸痛、止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咳嗽、哮喘、痢疾、肠炎、痈、肿胀、酸痛、烧伤、口舌酸痛、骨髓炎、骨结核、疮、痔疮、蛇咬伤、子宫出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外伤性出血、胃痛、牙痛、胸痛、腰痛和外伤。

功效

功能

清热解毒、止痒止血、化瘀止痛。

适应

咳嗽和哮喘、痢疾、肠炎、痈、疮、烧伤、烫伤、口腔和舌头疼痛、骨髓炎、骨结核、瘀伤、痔疮、蛇咬伤、子宫出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创伤性出血、胃痛、牙痛、胸痛、腰痛、跌伤。

用法和用量

口服:煎汤,研磨结束后服用10-15g,1-3g或浸泡在酒中。外用:取适量,捣实或油炸,洗净或磨碎后洒上。

药理作用

茎叶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关讨论

1。贵阳民间草药:“治疗肺虚、咳嗽、喘息、外伤、疯狗咬伤、腹泻和痢疾。”

2. 浙江民间常见草药:“清热解毒、收敛痛处、止血。治疗骨髓炎、骨结核、口腔炎、外伤性出血、蝮蛇咬伤。”

3. 贵州草药:“治疗儿童口腔白疮、发烧、哮喘和胸骨疼痛。”

4,“四川常用中草药”:“祛瘀祛疹,治疗外伤”

5. 湖南医学杂志:“止血消炎。用于阴道出血、子宫出血、血崩、急性肠炎和毒素。”

6. 《国家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止痛止血。主要用于治疗肠炎、痢疾、牙痛、胃痛、腰痛、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产后或流产后出血。外用治疗烧伤、烫伤和毒蛇咬伤。”

7. 《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凉血止血、消肿解结”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月经过多、产后或流产后出血、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骨髓炎、痰过多、咳嗽和外伤。

相关兼容性

1。痢疾和腹泻的治疗方法:磨碎蜂根茎粉末状每次1.5-3g。(恩施中草药手册)

2。烫伤和火伤的治疗:磨碎蜂籽根茎,加入香油,外敷。(恩施中草药手册)

3。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磨碎蜂籽根粉,每次2G,每天3-4次。(国家中草药名录)

4。胃痛和痛经的治疗:磨碎的蜂籽、根茎、磨碎的粉末,每份1.5-3g。(恩施中草药手册)

5。治疗腰痛:磨碎的蜂籽根茎60克,酒500克,药酒15-30克/份。(恩施中草药手册)

加工

收获和加工

夏季采集根全草,清洗干燥或新鲜。

药材鉴别

药用特性

三叶委陵菜:根茎呈梭形、圆柱形或哑铃形,稍弯曲,有的呈蜂腹状,长1.5-4cm,直径0.5-1.2cm。表面褐色或黄褐色,粗糙,有皱折和凸起的根痕和须根,顶部有叶柄残基和柔毛。这很难打破。剖面呈颗粒状、深棕色或深棕色,中间颜色较深。在放大的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白色的细晶体。它略带苦涩,略带凉意。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类和属

蔷薇科植物三叶委陵菜和中国委陵菜。

形态特征

1。三叶委陵菜:多年生草本植物,高8-25厘米。纤维状匍匐植物或不显眼的。根是分枝和丛生的。茎纤细,直立,或具柔毛。基生叶为掌状三片复叶,叶柄长4-30cm,托叶膜质,褐色,被稀疏的绒毛毛覆盖,小叶长、圆、椭圆形或椭圆形,顶端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许多锐利的锯齿,两侧稀疏扁平的绒毛,下侧沿脉密集,茎生叶为1-2。小叶与基生叶相似,但叶柄很短,叶缘锯齿减少,托叶为草本,有缺口且锋利,具稀疏的长柔毛。花两性,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花直径0.8-1厘米,萼片5,三角形卵形,先端渐尖,副萼片5,披针形,先端渐尖,几乎等于萼片,被扁平柔毛覆盖,花瓣5,长圆形倒卵形,先端稍凹或钝,淡黄色,花柱近顶生,上部厚,基部薄。成熟瘦果卵圆形,直径0.5-1毫米,表面有明显的纹理。花果期为3月至6月。2.中国委陵菜:中国委陵菜和中国委陵菜的主要区别在于,该品种的茎和叶柄具有浓密的柔毛。小叶的两面都有发达的柔毛或稍发达的柔毛,特别是沿着静脉密集。小叶呈菱形卵形或宽卵形,边缘有圆形钝锯齿。花茎或匍匐茎上的托叶是椭圆形和全缘的,非常罕见,顶端是2裂的。花果期为4月至5月。

成长环境

1。三叶委陵菜:生于海拔300-2100米的山坡草地、溪边、疏林下阴湿处。分布在东北、西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地。2.委陵菜:生于海拔200-800米的草丛中,林下阴凉潮湿。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欢迎分享转载→ 地蜂子的功效与作用

用户评论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