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 本文内容

桑耳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2-01-05 10:50:01源自:https://www.ct010.com作者:植物大百科阅读(744)

桑耳,中药名。为银耳科银耳属和木耳科木耳属可食用真菌的子实体。银耳TremellafuciformisBerk.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金耳TremellaaurantiaSchw.exFr.[T.LutescensFr.]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山西、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r(L.exHook.)Underw.[TremellaauricularL.exHook.]分布于全国各地,各地还有人工栽培毛木耳Auriculariapolytricha(Mont.)Sacc.[HirneolapolytrichaMont.]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各地有人工栽培皱木耳Auriculariadelicate(Fr.)P.Henn.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凉血止血,活血散结之功效常用于衄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喉痹,症瘕积聚。

功效作用

功能

凉血止血,活血散结。

主治

用于衄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喉痹,症瘕积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相关论述

《本草经集注》云:“按老桑树生燥耳,有黄者,赤、白者。”《纲目》载:“木耳各木皆生……惟桑、柳、楮、榆之耳为多云。”以上所述表明,桑耳即生于树上的木耳统称,为银耳科银耳属和木耳科木耳属可食用之真菌。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少小鼻衄,小劳辄出:桑耳熬焦,捣末,每发时以杏仁大,塞鼻中。(《肘后方》)

2、治痔病下血不止:桑耳三两。捣碎。上件毎服一两,以水一大盏,煎取七分,去滓,着椒、葱白粳米煮作羹,空腹食之。(《圣惠方》)

3、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桑耳二两半,鹿茸十八铢。上二味以醋五升渍,炙燥渍尽为度,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三。

4、治崩中,带下:桑耳烧令黒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3-4方出自《千金要方》)

5、治血崩:桑耳灰二分,香附末三分。淡醋汤空心调服。(《本草经疏》)

6、治咽喉闭塞不通:桑上白耳不拘多少。上一味,捣罗为末,以生蜜浸。每用半匙,绵裏含化,旋旋咽下。须臾即通。(《圣济总录》)

7、治妇人胞宫症聚(肿瘤):桑耳l0-15g,淮山药15g,水蛭6g。共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10d为1疗程。(《药用寄生》)

8、治心下隐痛:桑耳烧存性,热酒服二钱。(《濒湖集简方》)

9、治留饮宿食:桑耳二两,巴豆一两(去皮)。五升米下蒸过,和枣膏捣丸麻子大。每服一二丸,取利止。(《纲目》引《范汪方》)

10、治遗尿且涩:①桑耳为末,每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圣济总录》)②桑耳、龙骨各三分,矾石、阿胶(炙)各二分。上为散。空腹,米饮汤下,一日三服。(《普济方》)

11、治面上黑斑:桑耳焙研,毎食后热汤下一钱。(《纲目》引《摘玄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六月多雨时采,即暴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银耳:子实体由数片至l0余片薄而多皱褶的瓣片组成,呈菊花形、牡丹花形或绣球形直径3-15cm,白色或类黄色,表面光滑有光泽,基蒂黄褐色。角质,硬而脆。浸泡水中膨胀,有胶质。气微,味淡。(2)木耳:子实体呈不规则块片,多皱缩,大小不等,不孕面黑褐色或紫褐色,疏生极短绒毛,子实层面色较淡。用水浸泡后则膨胀,形似耳状,厚约2mm,棕褐色,柔润,微透明,有滑润的粘液。气微香,味淡。(3)毛木耳:子实体较木耳厚,不孕面绒毛浓密、较长,余与木耳类同。气微,味淡。(4)皱木耳:不孕面乳黄色至红褐色,疏生绒毛子实层面有明显网络状皱缩。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银耳科银耳属和木耳科木耳属可食用真菌。

形态特征

(1)银耳:子实体纯白色,胶质,半透明,宽5-10cm,由多数宽而薄的瓣片组成,新鲜时软,干后收缩。担子近球形,纵分隔,(10-13)μm×(9-10)μm。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6-8.5)μm×(4-7)μm。(2)黄木耳:子实体脑状或瘤状,不规则皱卷,基部狭窄,从树皮缝隙间生出,宽1-3cm,高0.5-2cm。鲜橙黄色、金黄色至橙红色,胶质,干后缩小变为软骨质,但基本保持原状和原色。菌肉柔软多汁,金黄色,半透明。子实层同色,厚100-150μm,成熟时表面出现霜状的担孢子或分生孢子。担子球形,(16-25)μm×(14-20)μm。孢子球形至洋梨形,无色,直径4-5μm。(3)木耳:子实体丛生,常覆瓦状叠生。耳状、叶状或近林状,边缘波状,薄,宽2-6cm,最大可达12cm,厚2mm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基部固着于基质上。初期为柔软的胶质,粘而富弹性,以后稍带软骨质,干后强烈收缩,变为黑色硬而脆的角质至近革质。背面外面呈弧形,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绒毛。绒毛基部褐色,向上渐尖,尖端几无色,(115-135)μm×(5-6)μm。里面凹入,平滑或稍有脉状皱纹,黑褐色至褐色。菌肉由有锁状联合的菌丝组成,粗约2-3.5μm。子实层生于里面,由担子、担孢子及侧丝组成。担子长60-70μm,粗约6μm,横隔明显。孢子肾形,无色,(9-15)μm×(4-7)μm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11-15)μm×(4-7)μm,无色,常生于子实层表面。(4)毛木耳:又名粗木耳。子实体初期杯状,渐变为耳状至叶状,胶质、韧,干后软骨质,大部平滑,基部常有皱褶,直径10-15cm,干后强烈收缩。不孕面灰褐色至红褐色,有绒毛,(500-600)μm×(4.5-6.5)μm,无色,仅基部带褐色。子实层面紫褐色至近黑色,平滑并稍有皱纹,成熟时上面有白色粉状物即孢子。孢子无色,肾形,(13-18)μm×(5-6)μm。(5)皱木耳:又名朱耳。子实体群生,胶质,干后软骨质。幼时杯状,后期盘状至叶状,(2-7)cm×(1-4)cm,厚5-10mm,边缘平坦或波状。子实层面凹陷,厚85-100μm,有明显的皱褶并形成网格。不孕面乳黄色至红褐色,平滑,疏生无色绒毛绒毛(35-185)μm×(4.5-9)μm。孢子圆柱形,稍弯曲,无色,光滑,(10-13)μm×(5-5.5)μm。

分布区域

1、银耳: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现多人工栽培。2、金耳: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山西、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3、木耳:分布于全国各地,各地还有人工栽培。4、毛木耳: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各地有人工栽培。5、皱木耳: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1、银耳:生于栎及其他阔叶树腐本上。2、金耳:生于阔叶树腐木上。3、木耳:生于栎、榆、杨、槐等阔叶树腐木上。4、毛木耳:生于杨、柳、桑、槐等阔叶树腐木上。5、皱木耳:生于阔叶树腐木上。

欢迎分享转载→ 桑耳的功效与作用

用户评论

© 2013-2028 - 植物大百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6213号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本站中包含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